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45篇
  免费   2602篇
  国内免费   1716篇
耳鼻咽喉   299篇
儿科学   488篇
妇产科学   204篇
基础医学   2254篇
口腔科学   530篇
临床医学   6470篇
内科学   3891篇
皮肤病学   765篇
神经病学   1285篇
特种医学   18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9篇
外科学   2814篇
综合类   13712篇
预防医学   5458篇
眼科学   744篇
药学   5918篇
  42篇
中国医学   5314篇
肿瘤学   1362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834篇
  2022年   859篇
  2021年   871篇
  2020年   1082篇
  2019年   1151篇
  2018年   1246篇
  2017年   674篇
  2016年   921篇
  2015年   986篇
  2014年   2507篇
  2013年   2245篇
  2012年   2494篇
  2011年   2781篇
  2010年   2675篇
  2009年   2597篇
  2008年   2644篇
  2007年   2326篇
  2006年   2370篇
  2005年   2214篇
  2004年   2082篇
  2003年   1931篇
  2002年   1708篇
  2001年   1541篇
  2000年   1461篇
  1999年   1239篇
  1998年   1037篇
  1997年   961篇
  1996年   983篇
  1995年   881篇
  1994年   830篇
  1993年   687篇
  1992年   629篇
  1991年   535篇
  1990年   519篇
  1989年   445篇
  1988年   348篇
  1987年   345篇
  1986年   253篇
  1985年   223篇
  1984年   209篇
  1983年   172篇
  1982年   215篇
  1981年   121篇
  1980年   107篇
  1979年   69篇
  1978年   40篇
  1977年   28篇
  1965年   19篇
  196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机加湿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90例机械通气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A 组 采用传统加湿方法,B组采用普通输液器加湿方法,C组采用可调节输液器持续定量加湿方法,观察三组机械通气前后相关指标差异及VAP发生率.结果:使用 48h后A 组和B组、C组相比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C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和B组(10.0%vs46.7%/33.3%)(p<0.05).结论:采用 可调节输液器持续定量加湿方法可降低VAP发生率,预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鼻出血患者血管张力的神经体液调控(NHR).方法 收集鼻出血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体力负荷试验(PL),分别于PL前后采用离子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2组血清生物活性因子多巴胺(DA)、肾上腺素、组织胺以及5-羟色胺(5-HT).结果 PL前观察组5-HT、DA及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L后2组多巴胺及5-HT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肾上腺素显著升高(P<0.05).结论 NHR机制紊乱是鼻出血的致病原因,无原因性鼻出血与高血压所致鼻出血具有相似的NHR机制,各类复发性鼻出血可能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分析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随机将本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25例患者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对照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K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缓解略优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两组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活动度优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与术前基本相当。结论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均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临床近期治疗效果显著,而单髁置换则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活动及疼痛,临床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I/RI)大鼠脑缺血皮质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CD34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通过调控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促进CI/RI大鼠神经功能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CI/RI模型。电针组电针大鼠"百会"及"足三里",连续波,频率40 Hz,刺激强度为1~2 mA,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HE染色法观察大鼠患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缺血灶周围皮质SDF-1α、CD3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 05);HE染色见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脑缺血灶;脑缺血灶周围皮质SDF-1α、CD34表达明显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降低,电针3、7、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 05);HE染色见电针组大鼠脑缺血灶病理损伤减轻;电针14 d后,电针组脑缺血灶周围皮质SDF-1α、CD34表达明显升高(P<0. 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CI/RI大鼠神经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提高CI/RI大鼠缺血灶周围皮质SDF-1α、CD34表达水平,调控SDF-1/CXCR4轴有关。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甘露醇注射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反跳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8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27例,甘露醇组30例,地塞米松组25例。术前记录患者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术后甘露醇组使用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连用一周。地塞米松组使用2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注射液,3 d后地塞米松减量为10 mg,连用一周。记录术后下肢痛的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以及是否有下肢"反跳痛"及其VAS评分和持续时间。结果:3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和JOA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术后下肢"反跳痛"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地塞米松可减少术后下肢痛的VAS评分,甘露醇无此效果,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露醇不能减少术后下肢"反跳痛"的发生率,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ICH和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数量分级及部位分布差异。 方法 连续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且资料完整的 卒中患者,分为ICH和脑梗死两组。收集患者发病2周内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影像,统计ICH与脑梗 死患者中CMBs数量分级及部位分布特点。 结果 共入组患者234例,其中ICH组79例,脑梗死组155例。ICH组合并CMBs 65例(82.3%),其中 CMBs>5个的患者41例(51.9%);脑梗死组合并CMBs 73例(47.1%),其中CMBs>5个的患者21例 (1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H组中,CMBs同时累及脑叶和深部脑组织的患者40例 (50.6%);脑梗死组中,CMBs同时累及脑叶和深部脑组织的患者25例(1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01)。 结论 CMBs病灶>5个多见于ICH患者;CMBs同时累及脑叶及深部脑组织多见于ICH患者。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介入时机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和患者呼吸与定向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介入时机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晚期(发病3 d以上)行介入栓塞治疗,研究组则在早期(发病3 d以内)行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患者呼吸和定向力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栓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行介入栓塞治疗,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